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 第103节  (第3/3页)
他们以后的仕途就完了。    体会最深的是从前魏王党的中流砥柱,宰辅之一的刘洎。自从魏王被贬,晋王做了太子,他那日子过得哟,实在是憋屈。    新入东宫的年轻太子倒是没有把他如何,但架不住长孙无忌排挤他。尤其是刘洎自己还出了个昏招,主动跟皇帝请命道‘太子年幼,从前与诸朝臣未有来往,不如陛下安排三省六部的宰辅,可轮番去与太子谈论政事,令太子广听善言。’    平心而论,这是个很好的建议,皇帝愉快地采纳了。    李治也觉得挺好,他可以多与不同朝臣们谈讲政事,学着如何做一个储君,也能更快的熟识宰辅。    对刘洎自己更好:可以借此得以出入东宫,亲近新太子,逐渐将身上魏王党的标记洗掉。    但刘洎此举,实在是动了长孙无忌的根本利益。    长孙无忌大怒,心里恨不得生啃了刘洎。    雉奴是他最先慧眼识珠,挑中的储君。在长孙无忌看来,这一路,也是他居功至伟,把雉奴从晋王辅佐到了太子。    当时你刘洎在哪儿?在对立面跟着魏王呢!    结果现在倒是跑来亲近太子了。    相当于他长孙无忌辛辛苦苦种了一棵树,从小树苗终于养到开始结果子,到了收获的季节,结果刘洎忽然窜出来开始偷他的桃,甚至还带着好多人一起偷他的桃子!    长孙无忌不踩他,就不叫长孙无忌了。    于是太子监国这些日子,长孙无忌便数次把刘洎踢出决策层。不但如此,还给他安排了别的事儿,阻止了他再去东宫跟太子套近乎。    李治对此倒是有所察觉,但对于现在的李治来说,长孙无忌和刘洎选哪一个,根本不需要考虑。    *    刘洎在憋屈中生出了惶恐:现在就这么排挤我,若是将来太子登基,长孙无忌翻旧账怕不是要直接干掉我啊!    于是以刘洎为首,被长孙无忌排挤了去做冷板凳的魏王党,都开始盼着废太子的事儿再次发生。    毕竟主少国疑,太子虽是占着嫡,但上头占着长,占着贤的还有好几位皇子呢!    恰好这一年,吴王李恪上书请命回京陪父皇过年,从封地来到了九成宫。    第60章 双重世家    十一月,一场落雪后,圣驾启程回长安皇城。    回长安的路上,李治和吴王李恪一并骑马缓行,陪在皇帝的车驾旁。    两人都裹着毛茸茸的大氅,带着风帽,边勒马缓行边闲聊家常。    “三哥,年前事多,你也没来得及在这九成宫附近的天台山多转转。”李治以马鞭指着周围的风景,转头对吴王李恪笑道:“倒也无妨,年后咱们还回九成宫。”    李恪生的剑眉英目,身形魁梧,又是二十五六岁最为少壮之年,骑在一匹乌黑油亮的良驹上,越发显得威风健壮:“年后还回九成宫?也是,宫里住着不舒坦。”    太极宫冬日阴湿,夏日潮闷,所以当年,二凤皇帝特意给‘光荣退休’成为太上皇的李渊陛下起建大明宫。    只是还没有修好,高祖就先龙驭宾天,大明宫修了一半就这么放着了。    李恪问道:“父皇没想过重修大明宫?”    “父皇说他见到大明宫,难免想起祖父,心中难受。还是另外选了地,准备就近修一座翠微宫,已定了阎尚书去主持修葺了。”阎尚书阎立德,正是大画师阎立本的兄长,专擅营造,不只主修过玉华宫等行宫,昭陵也是他负责设计和总建的。    这回要修翠微宫,皇帝依旧是点了他。    李恪是头一回听说此事,跟着点头,说着不会错的话:“一切以父皇龙体为重。”    哪怕是兄弟二人很随意的闲聊着,李恪也始终注意勒住坐骑,虽是并行,但始终将马落后于太子的马半头。言谈间,也是对太子的恭敬大于兄弟间的亲近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