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占春魁 第3节  (第1/3页)
    “姝儿聪慧,可知我此番让你进宫的用意?” 太后并未追问她的欲言又止。    皇后入宫以前,后宫大权仍握在太后手中。    教坊司归内侍省掌管,受太后懿旨,此番明丹姝进宫,皇上并不知晓。(内侍省见注释2)    “姝儿明白。” 明丹姝一直低垂的眼眸抬起,神如春梅绽雪,坚定道:“明家的门庭,一定要再立起来!”    “刘氏,这一代并无出挑的适龄女儿…” 太后收敛了面上的柔和笑意,于深宫沉浮数十年磨砺的锋芒毕露。    目光灼灼,一锤定音:“日后,骠骑将军府,便是你的娘家。”    刘家,需要在新朝握住兵权,延续家族昌盛;明家,需要沉冤洗雪,借力东山再起。    太后,与皇上有养母情分;明丹姝,会继承皇上对明章的感愧。    亲情之外,各取所需。    “太后,皇上正往寿康宫去用晚膳。” 琼芝姑姑叩门,轻声提醒道。    “进来吧。”    琼芝姑姑推门而入,拿着几张纸交给明丹姝。“这是《伊尹扶汤》的唱词,姑娘收好。”    墨迹未干,显然是方才差人抄录的。(《伊尹扶汤》见注释3)    “多谢姑姑。” 明丹姝与太后拜礼告辞,出门面色如常走回住处,当着众人的面将唱词交给黄嬷嬷。    “姝儿这孩子,极好。” 回寿康宫路上太后看着御花园满园红梅,心舒意阔。    “奴婢早就说,莫说京中,便是整个大齐,都再寻不到明姑娘这样好的模样。” 琼芝姑姑知道太后的心思,笑着应承。    “不仅是模样,” 明丹姝一如太后所期望,甚至更加出色,愈发怜爱,赞道:“懂分寸,知进退,知情识趣,冰雪聪明。”    在百戏班的日子非但未搓磨了她,反倒历练得坚韧剔透。    “既如此,可要奴婢安排黄嬷嬷多加照拂?寻个机会到皇上跟前儿露个脸?”    “不必,” 太后看着不远处金碧辉煌的寿康宫,朱唇噙笑,洋溢着满足的愉悦:“同样的木材,有的能做长乐宫里的顶梁柱,有的却只能做被人踩在脚下的登天梯…”    “能不能走到皇上跟前,要看她的本事。”    作者有话说:    注释:    1. 街道司:街道司设置于北宋时期,《宋会要缉稿》中记载,有”勾当官“两人,管辖500名在编的环卫工人。    2.  内侍省:古代官制中侍奉皇帝嫔妃生活起居的机构。    3.《伊尹扶汤》伊尹是商代的开国元勋,辅佐商汤及太甲,事见《史记·殷本纪》。    第3章 贵妃    瑶华宫,窈窕美人身着盛装,风韵楚楚,心不在焉地拨弄着釉彩瓷瓶儿里的美人梅。    “奴才杜方泉,给仪贵妃主子请安。” 内侍省副掌使杜方泉屏气敛神,提溜着小碎步入殿。    “什么事?” 冷厉得很,显然心气未顺。    仪贵妃郑宾娥,其父乃从二品青州州牧,西北首府长官。于先帝二十六入东宫为侧妃,诞下长子,今方六岁。    杜方泉闻言愈发小心回话,卑躬屈膝恭敬道:“回贵妃主子,太后娘娘召了一批乐女入宫。”    “召就召了!难道本宫还能去将人打发了不成!” 疾言厉色,染着丹蔻的指甲折了花枝仍在地上。    皇上元妻,先太子妃宋氏早逝,留下了个病秧子二皇子占着嫡子的位置。她父虽为一方长官,却不在京城任职,拖累自己家世够不上后位,只能让旁人捡了天大的便宜。    不日,新皇后将入宫,家世样貌样样没得挑,她们娘俩的前程未卜,如何不让人窝心!    “只是…”    “有什么话就快说!吞吞吐吐惹得人心烦!” 仪贵妃掀开帘子走到外间,珠链碰撞叮咚作响,一如她心烦意乱。    寿康宫这位主子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